最高人民法院将于12月5日在浙江乌镇召开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论坛开幕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了《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白皮书为中英文双语版,中文全文约1.6万字,从5个方面充分展示中国法院互联网司法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成立3个互联网法院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2018年9月9日、9月28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先后成立。
互联网法院审理11类案件
互联网法院实行“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新型审理机制,集中管辖所在市辖区内的网络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网络侵权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等十一类互联网案件。
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5分钟
截至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全流程在线审结80819件互联网案件,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5分钟,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约38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约3/5和1/2,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0%,法院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短信、公众号等在线送达文书96857次。
2679个法院入驻在线调解平台
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统一在线调解平台,实现在线办理当事人诉前调解、诉中和解和司法确认等事项。截至2019年10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有2679个法院入驻,在线汇集21379个专业调解组织和79271名专业调解员,共调解案件1369134件。
2995个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2995个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1623个法院上线诉讼服务应用程序,2813个法院设立12368服务热线。2019年8月,北上广、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法院之间已实现省市区三级法院跨域立案,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
12个省区市试点“移动微法院”
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浙江法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在北京等12个省区市辖区内法院全面试点“移动微法院”,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动微法院注册当事人已达116万人,注册律师73200人,在线开展诉讼活动达314万件。
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550万件
中国法院司法公开的广度、深度、维度不断拓展,截至2019年10月31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超过2200万件,公开案件信息超过11亿条,电子送达诉讼文书超过5万件;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550万件,点击率超过200亿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各类裁判文书8030万份,网站访问量突破370亿次,访客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司法公开数据信息资源库;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正处于公布中的限制消费信息613万人次,公开终结本次执行案件1006万件,访问量超过2.2亿人次。
超过1.94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
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区块链+司法”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防伪造、防篡改的优势,大幅提高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国已完成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东、陕西、河南、浙江、广东、湖北等省(市)的22家法院及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调解平台、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的27个节点建设,共完成超过1.94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支持链上取证核验。
全国网络司法拍卖超过159万次
自网络拍卖系统上线至2019年10月31日,全面实行网络拍卖的法院超过3300家,全国网络司法拍卖超过159万次,成交43.6万件,成交额9387亿元,标的物成交率66.8%,溢价率89.8%,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91亿元。
网上召开破产案件债权人会议312次
推进破产审判工作的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截至2019年10月31日,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开破产案件53641件,网上召开债权人会议312次,涉及债权人504013人次、破产债权9030亿元。
67%的案件随案生成电子卷宗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在全国法院部署推广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国3363个法院建设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全国67%的案件随案生成电子卷宗并流转应用。(徐隽)
文章来源:国家网信办